農產品,尤其是水果和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長期以來一直是各國的科學重點。世界衛生組織 (WHO) 于 2018 年 2 月發布的一份報告得出結論,世界各地使用了 1000 多種農藥來確保食物“不被害蟲損壞或破壞”,但每種農藥都有不同的毒理學特性或作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開發的技術實現了基于免疫層析試紙和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算法的農藥多殘留快速檢測方法。它可以同時集成農藥殘留免疫分析、圖像識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物聯網(IoT)通信,實現了新的時代突破。
主要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和產品開發的研究團隊負責人王靜指出,檢測速度快、多目標同時檢測、智能化程度高、數據采集方便、系統兼容性好等特點都使得這是一項備受追捧的技術。此類工具適用于政府監管的快速篩查以及企業和消費者的自查。
“我們推出的是一個測試包,包括試紙和一個帶有試紙的多通道小托盤。為了檢測六種農藥殘留,托盤上有六到八個通道,”王解釋說。“消費者在使用時可以下載我們的微信APP,一看到試紙顏色就可以拍照。” 對于消費者來說,手機上只顯示正負,而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則需要增加一項,即根據殘留限量顯示是否超標。
目前,團隊已開發出膠體金試紙條,用于吡蟲啉、克百威、戊唑醇、啶蟲脒、腐霉利、毒死蜱、多菌靈等農藥的快速檢測。并采用條碼對每條試紙進行識別,規范試紙條加工參數,開發出可用于圖像識別的多通道試紙貼裝平臺,后兩者已申請專利。